首页 资讯 正文

光阴的故事丨十一年义剪不打烊 这是他心中的“头等大事”

体育正文 214 0

光阴的故事丨十一年义剪不打烊 这是他心中的“头等大事”

光阴的故事丨十一年义剪不打烊 这是他心中的“头等大事”

一辆房车,一个坐标,可以随时(suíshí)开启一段诗与(yǔ)远方的旅程,康冬平把自家的房车升级成了“行走的理发(lǐfà)店”,目的地不是景点,而是敬老院、社区边和乡村间。康冬平夫妻俩经营着自己的一家理发店,他(tā)每个月至少抽出三天,把理发摊开进乡野深处。十一年来,几乎踏遍了湖南沅江(yuánjiāng)的每一个乡镇,为老人、为残障人士免费剪发。

开车上岛义(shàngdǎoyì)剪 房车换装“大升级”

这个月义剪的第二天,康冬平驾驶着去年(nián)刚买(gāngmǎi)的房车,缓缓驶向东南湖湿地边的社区,这些社区镶嵌在城市边缘的洲(zhōu)滩,如今仍住着三百多名七十岁以上(shàng)的老人。要进入这片(zhèpiàn)区域,人车都得坐渡船过水路。2022年,康冬平第一次“上岛”义剪,也正是那次经历,让他有了打造“房车移动理发店”的想法。

康冬平:是因为一对老人都是80多岁了,给她洗头是一个很大的工程。当时(dāngshí)我就想,如果有这么一台车能够去上门,哪怕(nǎpà)给她洗下头发,给她有一个干净卫生的条件(tiáojiàn)。

去年,康冬平贷款(dàikuǎn)买了这辆房车,车里布置了皮质座椅升降台(shēngjiàngtái)、空调、热水器,甚至还有一个小灶台。我们跟随“房车移动理发店”到达洲滩上的(de)永胜社区时,老人们早已等候多时。

义剪刚结束,洲垸内忽然大雨倾盆,康冬平开着房车(fángchē),沿街一边缓慢行驶,一边询问是否(shìfǒu)有人需要剪发。在房车开不到的地方,康冬平会提上工具包(gōngjùbāo),步行上门。

乡亲们:“听说那个城里来的女婿会剪头(jiǎntóu)”

活到一百一十岁,这是康冬平和老(lǎo)人们在“一剪一推”间完成的最动人的约定(yuēdìng)。在采访中(zhōng),谈到究竟是什么让他有了这样一个想法,去关爱银发(yínfā)老人们的“头等大事”,康冬平说,最开始,就是乡里乡亲聊起的一句家常“听说那个城里来的女婿会剪头”。

在沅江市新湾镇,康冬平正给82岁的老人何爱珍理发。三年多前,康冬平在村里义(yì)剪时,听说何爱珍老两口(lǎoliǎngkǒu)的女儿远嫁外省,音信渐疏,便默默留下了自己的电话,这串数字也成(chéng)了两位老人的剪发专线。

和何爱珍老人一样,刚开始时许多人习惯了人情往来(lái)中的等价交换,难以理解这(zhè)份无条件的善意。而康冬平(kāngdōngpíng)免费剪发这件事,还得从2014年说起,那年康冬平随妻子张超美回到沅江白沙村老家探望岳父母(yuèfùmǔ),他发现村里人为了理个称心的发型,得搭车赶到镇上,这让(ràng)他心里很不是滋味。于是趁着探亲,他就给(gěi)左邻右舍义务理发。谁料这事一传十、十传百,村里人纷纷上门,都讲“听说(tīngshuō)那个城里来的女婿会剪头”。

11年里,康冬平说自己是(shì)付出了很多(duō),但收获(shōuhuò)得更多,对于未来,他和妻子早已默默约定:那就是“移动理发店”不会停,还要驶向更远的地方。

康冬平:我跟我老婆也商量过,以后这台车,我两个一起去(qù)到处跑,又可以边(biān)走边剪头发,只要我干得动,这个事情我一直会坚持。

(总台央视记者 高磊 闫乃之 周恬(zhōutián)早阳 温盛强)

光阴的故事丨十一年义剪不打烊 这是他心中的“头等大事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